“如今,定制化的食品檢測產品已經覆蓋了蔬菜、水果、茶、奶、蛋、魚、牛羊肉等各類食品,總數達到了302類。”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些產品能夠在5-15分鐘內快速檢測出食品中的多種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以確保食品的質量安全。
食品快檢技術被稱為食品安全“雷達”。它在田間地頭的應用,就如同一個能迅速捕捉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哨兵”。“我們團隊針對農產品安全檢測研發的產品,集成了抗體制備、免疫層析、圖像識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等技術,用手機掃一掃,幾分鐘內就可完成多種農藥殘留等污染物的檢測。”王靜說。
2022年,在農業農村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推動下,這項快檢技術在全國迅速推廣,相關指導文件和標準也相繼出臺。“更重要的是,作為新條款,快檢技術被寫入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成為市場監督抽查和行政處罰的有力證據。”王靜說。
“快檢技術將智能手機與陣列免疫層析試紙條結合,檢測速度快,檢測效率高,真正做到了從田間地頭到流通領域的全覆蓋。它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走進充滿煙火氣的菜市場,成功實現了農藥殘留等‘居家檢’、田間地頭‘隨時檢’,守護了‘舌尖上的安全’。”王靜說。